首届“碳智新能源大会”近日于江苏苏州隆重召开。此次盛会由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光伏中心”)主办,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国能能源研究院、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由TÜV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浙江晴天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麦加芯彩新材料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陕西众森电能科技有限公司、爱昶智汇(苏州)新能源高科技有限公司、TÜV北德中国区支持。
大会上,来自新能源行业专家、研究院所学者、企业家代表等就我国新能源创新技术及应用的发展,打造健康多元活力的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产业融合升级等议题展开讨论。光伏中心邀请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汪小帆出席并作《光伏供应链绿色转型和海外机会》主旨演讲。
汪小帆总在报告中指出,我国新能源产业位居全球领先水平,其中60%的新能源制造产能位于中国,光伏领域的各环节更超过80%,研发能力及技术水平均居全球领先位置。
但是不得不承认,由于地缘政治带来的新的关税影响和贸易壁垒不可避免,贸易保护主义下的本土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和全球化共生,那么全球化的公司在哪里建厂成为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举例来看,根据麦肯锡测算,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出口到美国的关税差距保持在25%以内,则在国内生产的产品出口更具经济性。
同时,除去成本外的其他维度,绿色化低碳化也成为欧洲和美国市场的筛选门槛。全球化企业在海外开设的工厂,是否已经开始采购绿色原料和绿色电力?海外的绿色原料和绿色电力的供应相对紧张,是否能提前做好准备成为能否继续在欧美市场占领一定位置的关键因素。
在报告的最后,汪总指出,与发达市场的成熟企业相比,领先的中国企业距离成为真正意义的全球化企业,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由于国内外文化差异,赢得国内市场的能力及成功经验未必适用于海外市场,研发合作、快速扩张和全球性治理是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的关键词。
在后续的环节中,光伏中心副主任沈禛珏主持商业卫星硅折叠太阳翼新品发布环节,对这款太阳能新品进行了详细介绍。